今天是: 无障碍 关怀版
河长制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韶水资讯 > 河长制专栏

“碧道+乡村振兴”,韶关始兴好“丰”光

近年来,始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认真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部署要求,坚持花少钱、办好事,积极探索“碧道+乡村振兴”,因地制宜推进万里碧道建设,努力把碧道建设成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、传承客家历史文化的桥梁、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。截至目前,全县高质量完成39.6公里碧道建设,成功打造了墨江生态园、“鱼鳞坝”、周前古村等一批滨江临水“网红打卡地”,催生了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乡村振兴“滨水经济带”。

2023年9月24日,“庆丰收 促和美”为主题的2023年始兴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全国“四季村晚”秋季示范展示活动,在隘子镇满堂村(清化河隘子镇满堂客家大围段碧道)举行,活动现场舞台以稻田为背景碧道为纽带,围楼“作伴”,在特色农产品、农耕文化、风土民俗等元素的增色下,通过线上直播+线下活动联动的形式,全方位展现始兴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,解锁中国农民丰收节新玩法。活动会场满堂客家大围,是客家方围系列的杰出代表,被誉为“岭南第一大围”,韵味十足的古围楼山环水绕,蜿蜒的清化河碧道滋养了风吹麦浪、承载了客家文化、带动了农民丰收。

  

  

  (cr.始兴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

  

  

  (cr.始兴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

据了解,清化河是始兴县的主要干流,流经满堂客家大围的石井水和坪丰水是清化河的支流,始兴县清化河(隘子镇满堂客家大围段)碧道建设位于满堂客家大围前后,生态优先、文化传承为建设理念,充分结合自然生态、地形地貌,注重挖掘碧道沿线人文历史资源,将盛唐名相张九龄、围楼文化、宰相米粉等元素融入碧道建设中,以碧道建设连接地域文化与农旅产业,营造集农耕、文旅、美食为一体的滨水经济带成为带动人民群众创收的载体

  

  

  cr.始兴县融媒体中心)

  

  

  cr.始兴县融媒体中心)

始兴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“米袋子”“果盘子”“菜篮子”,近年来,始兴县坚持将稳住“粮袋子”与守牢“水安全”两手抓,深入推行河长制工作,将碧道管护与河道管护、岸线管护等相结合,列入县、镇、村三级河长巡河内容,建立河道常态化保洁机制,全力推进碧道沿线“治洪、治乱、治砂、治污”工作,河道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。

2022年,始兴农业实现稳产增收,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.90亿元,同比增长8.7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0.5%,拉动始兴GDP增长1.9个百分点,连续4年在韶关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评“优秀”等次。现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2个、建成了1个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交易集散中心,“粤字号”农产品32个、全国名特优新农业品牌5个……越来越多的始兴优质农产品畅销省内、走向全国。

“喜看稻菽千重浪,粤北粮仓金谷香”。走进水网密布的粤北粮仓,立足水文章,探索“碧道+乡村振兴”,守好粮食安全、促进农民增收、保生态安全,韶关始兴享受好“丰”光,走上丰收路。